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3458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61 USD 更新时间:2025-01-12 08:02:31
每经记者 陈旭 周逸斐 高涵 郑雨航 每经编辑 陈旭
2024年,财经世界波澜壮阔,风云际会。一系列重大政策与事件,犹如璀璨星辰,点亮了全球经济版图。
从“924”政策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到货币政策14年来首迎“适度宽松”;从万亿化债方案重磅推出,到楼市新政降息减费稳房价,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这一年,财经舞台见证了无数令人瞩目的瞬间。
1 年度十大财经新闻
NO.1
“924”一揽子增量政策出炉 上证指数大涨近千点
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一揽子政策,涉及货币总量、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此次出台的政策力度空前,超出市场预期,彰显出国家支持经济发展的决心。受此影响,资本市场信心大增,上证指数从9月23日收盘时的2748.92点,在短短一周多的交易时间里,10月8日最高冲至3674.40点,上涨近千点。
NO.2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磅信号,14年来货币政策首迎“适度宽松”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这也是14年来中央再一次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NO.3
近年来最大规模的“6+4+2”万亿元化债方案落地,地方化债“三箭齐发”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议案,以“6+4+2”万亿元“三箭齐发”的力度推动地方化债——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地方化债压力将大大减轻。
NO.4
从中央到地方打出稳楼市“组合拳”,促进房价止跌回稳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措施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住建部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主要包括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等。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系列税收政策12月1日起执行,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10月17日,住建部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3年调整,市场已经开始筑底。
NO.5
1万亿元支持“两重”“两新” 促消费政策显实效
12月7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截至12月初,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另安排3000亿元用于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至此,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完毕,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另据商务部12月中旬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
NO.6
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延长为240小时
12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符合条件的俄罗斯、巴西、英国、美国等54国人员,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可从24个省(区、市)60个对外开放口岸中任一口岸免签来华,并在规定区域停留活动不超过240小时。
NO.7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草案共9章77条,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已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
NO.8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
当地时间11月6日,唐纳德·特朗普宣布赢得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特朗普计划在上任首日,即明年1月20日,发布逾25项行政命令,试图在从移民到能源等一系列问题上大幅重塑美国。其中,“特朗普关税2.0”引发全球担忧。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警告,特朗普对进口商品广泛征收高关税的计划将增加美国家庭和企业成本,破坏抑制通胀的进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市场预计,特朗普上台后会提高关税,加剧贸易摩擦,增加经济不确定性,从而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NO.9
美联储时隔4年重启降息
当地时间9月18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且降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由紧缩周期向宽松周期转向。随后,美联储分别在11月7日和12月18日两度降息25个基点。在今年连续三次降息后,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已经结束本轮降息周期的第一阶段,而明年的货币政策,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朗普上台后各项经济政策对通胀和就业的影响。
NO.10
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比特币破10万美元
2024年,黄金、比特币飙涨。10月18日,伦敦现货黄金历史上首次突破2700美元/盎司。10月31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再次触及历史新高后下跌。至此,金价年内共计39次创下历史新高,随后进入盘整阶段。12月5日,比特币单枚价格首度冲上10万美元。此后,比特币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比特币行情持续走高受到市场对特朗普放松加密货币监管的预期所推动。比特币狂飙,一定程度体现美国下一政治周期政策走向,关乎监管与资本的长期博弈,关乎美国经济是否持续“脱实向虚”。
2 每日经济新闻2024年度十大财经新闻点评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苏剑
上述几大国内新闻实际上是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的:
首先是稳预期。预期不稳会导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924”一揽子增量政策出炉,以及后来各种稳增长、扩内需、防风险的政策,都有助于稳定老百姓的预期。
第二个主题就是扩内需,这是稳增长的前提。所以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调整。随之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包括“两重”“两新”以及其他提振消费的措施。
第三个主题就是化解金融风险。这个风险目前来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就是房地产的风险,在这个方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住楼市的措施,目的是使楼市止跌回稳;第二类就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这些政策有助于稳内需、防风险,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洪涛
14年来货币政策首次转向“适度宽松”,改变了长期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搭配,这里所讲的“宽松”货币政策是“适度”的,这就更要求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控制力”。
政策层面先后打出稳楼市“组合拳”,促进房价止跌回稳,只有采取综合政策,多措并举,才能够解决楼市问题。股市和楼市对消费有着直接影响,稳定股市和楼市对提振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消化房地产存量问题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不仅仅是买卖问题,还可以大力倡导“房屋租赁”、商品房“易货”以及房屋“以旧换新”等。
“两重”“两新”政策通过释放市场潜在需求,有效带动相关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促进了生产端扩张。11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10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两个毫不动摇”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能够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能够让民营经济“定下心”来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刘英
在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924”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推动股市回升和房市回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定下14年来我国货币政策首次转向适度宽松的基调,强调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这是货币政策取向的重大调整,有助于刺激消费和促进投资。
今年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设上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比如央行创设了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的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和首期规模达5000亿元的证券、基金、保险便利互换,为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了支持。此外,为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央行还推出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
从财政政策上,财政部推出了“6+4+2”万亿元化债方案,射出了地方化债的“三支箭”,让地方政府卸下债务包袱,从而轻装上阵发展经济。
更为关键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的落地,这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短期看政策红利,中长期看改革红利。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之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协调推动下,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下,在经济体制改革引领下,中国经济增长可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安全中心研究员 马天平
展望2025年,全球资本市场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下仍将相对乐观前行。尽管俄乌冲突悬而未决,美国新总统的贸易、边境、军事外交政策可能导致美国出现“三高”特征:高通胀、高利率、高波动,但中国为全球通胀的降温仍发挥主导作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更新提供了技术进步的信心支持,全球总体将继续震荡向上迈进。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