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944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1 USD 更新时间:2024-12-23 08:02:32
转自:中国宁波网
北京时间11月22日下午,也就是A股收盘后,美元指数突然快速拉升,最高达到108.12,日内涨幅达到0.99%,并创下了两年多来的新高。如果从9月底的100.15点算起,两个月不到的时间,美元指数涨了7.96%!
美元指数11月22日出现快速拉升。 美元指数大涨的结果是美元对人民币持续升值,这对留学生家庭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因为美元上涨意味着留学成本的上升。不过也有留学生家庭未雨绸缪,去年、今年上半年早早换好美元,不但享受美元上涨带来的收益,而且存了美元定期存款后,每年还有5%的稳定收益。
美元指数近期表现。投资美元买美债
留学生家庭赚了10万多
周芳的女儿2022年8月赴美留学。去留学前后,周芳就早早做好准备,用夫妻两人的额度换了十多万美元。女儿读的是公立学校,学校所在地又是个小镇,所以每年的留学成本不算高,估计这十多万美元够女儿两年的开支。
去年以来,人民币存款利率节节走低,而美元存款利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周芳便想:不如将人民币换成美元,以女儿的名义购买美国国债,享受较高的美国国债收益。
去年4月13日,周芳换了1万美元,换汇成本6.8878;4月21日又换了3.86万美元,换汇成本6.8909,夫妻两人加在一起,去年年中的时候,8万美元让女儿买了长期美债,每年的固定收益5%。之后美元一路上扬,到去年底、今年初才有所回落。
周女士去年4月份换汇记录。
周女士去年4月份换汇记录。 今年以来,人民币利率继续走低,在银行工作的周芳觉得,人民币利率走势近期不可逆转,而夫妻俩又不炒股。于是夫妻俩决定继续换汇,今年1月19日她换了4.85万美元,当时的换汇成本是7.2096。2月份的时候,10万美元又买了长期美债,年收益同样是5%。
周女士今年1月份换汇记录。 “八九月份美元下跌的时候,我们还有点后悔是不是换汇换早了,或者年初不要全部换。不过最近美元连续上涨,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周芳说。
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换的8万美元,按6.89的平均成本算,到昨天换汇成本已涨到7.2643,相当于赚了将近3万元人民币;8万美元的美债一年收益是4000美元,相当于又赚了2.9万元人民币,如果按现在的时间计算,5个月收益也有1.2万多人民币。今年初换的10万美元,按7.21的换汇成本计算,到目前差不多赚了5000多元人民币,美债收益9个月赚了2.7万多人民币。
也就是说,周芳夫妻俩去年投资的8万美元,到目前收益已有7.1万元人民币,累计收益率12.88%;今年投资的10万美元,收益为3.2万多人民币,收益率也已达到4.48%。
意外因素打破往年规律
何时换汇留学生家庭挺纠结
不过,像周芳这样早早投资美元的留学生家庭毕竟是少数,面对涨涨不休的美元,更多的留学生家庭则是感到纠结、迷茫。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徐敏认为,美元上涨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诱因是美元指数大涨。至于美元指数大涨的原因,则是美国总统选举尘埃落定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特朗普政府在总统选举时承诺的经济政策是实行大规模减税,同时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市场认为利好美国经济,同时吸引海外资本回流。这是美元指数走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宽松的财政政策有可能导致CPI反弹,为了对冲通胀压力,美联储或放缓降息步伐,这是美元指数走强的另一个因素。”徐敏表示。
但从外汇市场看,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并不是最大的。11月份以来,欧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达到了4.4%,10月份为2.25%;日元对美元11份的贬值幅度为1.84%,10月份达到了5.86%;英镑对美元11份以来贬值2.95%,10月份贬值3.57%。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11份贬值1.95%,10份贬值1.63%。
当然,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利于出口,也可以适度对冲今后关税大棒的压力。但徐敏表示,中国央行也不会放任人民币贬值。央行国际司负责人刘晔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元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保持双向波动态势。他强调,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的弹性,同时强化预期引导,防止外汇市场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以往的经验看,对付人民币贬值,央行的手段有很多。
至于接下来美元指数的表现,主要看美国的经济数据。比如CPI指标能不能稳住,如果CPI不反弹,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美元指数就有望回落;反之CPI出现反弹,美联储降息放缓,美元指数就有望保持坚挺。
“按往年的正常规律,每年底和第二年初是换汇的好时机。但今年因为美国政坛的特殊原因,就不能按往常的规律来判断了。”徐敏表示。对需要换汇的留学生家庭来说,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分批换汇、分散风险。记者 王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