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实时汇率

1 美元(USD)=

7.2977 人民币(CNY)

反向汇率:1 CNY = 0.1370 USD   更新时间:2024-12-22 08:02:31

每经记者 黄鑫磊    每经编辑 陈俊杰    

11月5日上午,伟明环保(603568.SH,股价20.73元,市值353.37亿元)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

据伟明环保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46亿元,同比增长30.83%,实现归母净利润21.11亿元,同比增长34.37%。公司称主要因公司经营良好,设备、EPC及服务业务收入,项目运营收入增加所致。

拓展海外市场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10月25日,伟明环保披露了《2024年度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第三季度,公司及下属相关控股子公司合计完成发电量11.62亿度,上网电量9.49亿度,平均上网电价0.565元/度,垃圾入库量347.61万吨(含生活、餐厨、污泥等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入库量330.17万吨)。

今年1—9月,伟明环保及下属相关控股子公司合计完成累计发电量 32.65亿度,同比增长15.03%,累计上网电量26.80亿度,同比增长15.38%,平均上网电价0.570元/度,累计完成已结算电量22.61亿度,累计垃圾入库量981.67万吨(含生活、餐厨、污泥等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入库量931.89万吨),同比增长12.79%。

在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就伟明环保截止到三季度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运和在建情况进行提问。

董秘程鹏回应称,三季度报告期内,公司永康项目二期投入正式运营,蛟河项目和陇南项目投入试运行,期末公司投资控股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运营及试运行项目达到55个(其中试运行5个),日处理规模约为3.7万吨。同时,公司昆山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和延安项目一期在建,日处理规模分别为2250吨和650吨,计划将于明年投入生产。

程鹏还表示,公司还有部分项目筹建中,未来公司还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增量和存量市场,力争持续扩大公司固废板块业务体量。

据悉,今年1月,伟明环保下属全资子公司伟明环保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明装备)取得了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信投资)的《印尼经贸合作区青山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站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备采购合同》,合同总价3680万元。

伟明环保称,本次签署项目采购合同是公司首次销售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用于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有助于提升伟明环保垃圾焚烧装备市场影响力,促进公司垃圾焚烧装备出口和发展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助于扩展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空间,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在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就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推进模式和盈利性方面与国内项目是否有较大差异进行提问。

对此,董事长项光明表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其运作模式与国内项目相似,以BOT或BOO模式开展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东南亚地区项目所在地垃圾量充足、垃圾热值高。与投资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相比,公司需更多关注当地的国别风险、合规风险、汇率风险。

印尼高冰镍项目已于三季度启动热调试

2022年,伟明环保签署了3份合资协议,投资印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13万吨项目,总投资约12.28亿美元,其中第一个4万吨印度尼西亚高冰镍项目已正式开工。

在今年8月26日伟明环保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公司称,上述项目已进入最后设备安装阶段,生产高冰镍的原料如红土镍矿、煤等都在采购中,运营团队也在开展投运前的培训工作,项目争取尽快进入试生产。

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公司在印尼的高冰镍项目一期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大概何时投料爬坡?何时满产?如何看待下半年镍价下滑?

对此,项光明回应称,嘉曼项目(即上述印尼高冰镍项目)三季度已启动了热调试,设备工艺技术上也已取得一定的突破,后续将对运营设备持续调试,实现项目稳定连续生产,实现产出。镍价会周期性变动,但会受下游需求和行业生产成本支持。

此外,有投资者提问,公司未来3年的新项目规划如何?预计每年新增多少装机容量?是否考虑在浙江省外开拓业务?公司如何看待未来垃圾发电的上网电价趋势?近两年应收账款增速快于营收利润增长,后期会改善吗?

对此,项光明回应称,公司未来3年环保业务将积极推进现有运营项目精细化管理,开展项目技改提升,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并加快在建项目投运,通过拓展国内外增量和存量市场扩大环保业务规模;装备业务做好环保和新材料等各类装备的研发制造,稳步开展对外部客户的设备销售和服务,努力提升市场份额;新能源材料业务取得突破发展,不断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

项光明还表示,公司目前在全国范围开展业务,并努力开拓海外市场。随着国补退坡,未来垃圾上网电价有下降趋势,公司将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严格执行特许经营协议等措施,对冲上网电价可能下降的影响。公司近年来业务规模扩大,应收账款增加,但大部分应收账款账期在1年以内,风险可控。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